浦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708|回复: 3

[民生热点] 中国书画的“浦江现象”印证中华文明的五个特性

[复制链接]

33

主题

36

帖子

17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7
发表于 2023-11-27 10:31: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万年上山 诗画浦江”浦江县书画作品晋京展于2023年11月11日起在中国美术馆三层展厅开展。这次展览充分展示了浦江的书画实力和传承有序的书画文化发展脉络,集中检阅了浦江书画的创作成果、创作阵容,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升了浦江书画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振了全县人民踔厉奋发、勇立潮头的信心,在京城观众中引起了关注和好评。

 

解析中国书画的“浦江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书画是文化的载体,浦江书画承载着文化的内涵和历史的烙印。以浦江县书画作品晋京展出的作品为例,读懂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与中国书画高度吻合的关系。

 

吴士维《荷塘竞泳》

首先是连续性。浦江的书画文化是传承有序的,呈现出以家族为单位,以县域为特色的、有脉络可循的连续性。浦江前吴村和礼张村,是公认的书画名村。前吴村以吴茀之、吴山明为代表,礼张村以张书旂、张振铎、张世简为代表。张书旂的祖父张有烈是清朝贡生,父亲张道形是秀才,善诗文、懂医学;叔父张道垲擅长诗文、书法、绘画。前吴村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璀璨。吴茀之、张书旂犹如仙华两峰,驰誉画坛。此次展出的作品中,吴氏一族的作品呈现出清晰的家族传承关系。吴士维的《荷塘竞泳图》,荷叶和荷花高举,一对鸭子从荷叶下泅水而过,画的线条极其从容,一枝芦苇穿插在荷叶荷干之中,水光潋滟,似闻鸭子之欢叫。题诗云:“立身惟正直,流荡却多姿。更恐随波转,中心好自持。”吴士维乃吴茀之兄,文名播于乡里,时人皆称“维先生”。我幼时,家中尚存一吴士维先生画作,画的是一只凌云雁。我至今仍记得题画诗:“志在云霄里,翱翔万里中。不偏南与北,应候往来通”。此诗在冥冥当中,成为鼓励我前行的精神力量。

 

 

吴茀之《春来相与护龙雏》

此次晋京展,选送了吴茀之的两幅画作,其一为《春来相与护龙雏》,其二为《松鹰泉石》。《春来相与护龙雏》为竖构图,画面上蔷薇花盛开,花下有十只小鸡正在啄食。十只小鸡分四组,分别为二、一、六、一,形成一种疏密对比关系。称小鸡为“龙雏”,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美好寓意。吴茀之幼承家学,酷爱美术。1915年考取严州省立第九中学,名列第一。1919年拜陈友年为师,补习诗词、文史典籍。1922年进上海美专高科班,受吴昌硕大写意派的启发,改攻写意,深得缶庐神髓。毕业后,赴苏州第一师范和淮安中学执教美术,1928年出版《茀之画稿》,经亨颐题“超逸高妙”。1929年回上海美专任教授兼沪江大学及附属中学美术导师。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艺专教授兼教务主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等职。

吴茀之先生诗、文、书、画兼擅,对于国画理论及古画鉴赏均有深厚修养。行草书取法黄庭坚、米芾诸家。其写意画笔墨健拔,气势磅礴,清丽超脱。1932年,吴茀之与潘天寿、诸闻韵、张书旂、张振择五人组织“白社”画会,从事诗、书、画研究。在教学中,他既能作画示范,又能阐明画理与画法,成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很受学生欢迎的名教授。

吴世骥《秋江芙蓉》

吴氏一族不但善画,而且善诗,在浦江百年书画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此次入展吴茀之先生之侄、吴士维之子吴世骥的《秋江芙蓉》,题画诗云:“秋江添艳意,花发木芙蓉;恰似镜台畔,佳人试晓容。”

吴山明《摇篮曲》

吴山明先生的《摇篮曲》,用淡宿墨画人物,画出正在俯身哼唱摇篮曲的母亲形象,画面透亮、滋润、明丽、莹晶,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朗润之感。他的线条从容快意,既成竹在胸,又云淡风轻。吴山明的人物画是意笔宿墨与写实造型的结合。这在人物画中,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显示出他高超的画艺和执著的创新精神。

吴敢《顽石图》

吴敢的《顽石图》,用墨淡雅,笔意灵秀,与书法落款相得益彰。吴敢乃吴战垒之子、吴战堡之侄,先后获中央美术学院学士、硕士学位,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画鉴赏研究中心主任。

连续性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家族传承上。吴姓自古为浦西大族,而张姓则有“张半县”之称。此次入展作品中,吴姓作者11人,分别为吴士维、吴茀之、吴山明、吴战堡、吴建明、吴文平、吴敢、吴扬、吴重生、吴涧风、吴松君;张姓作者32人,分别为张爽甫、张钟琦、张书旂、张振铎、张苇研、张友春、张岳健、张世简、张咸镇、张寅、张树才、张秋波、张海天、张禾、张锡生、张光星、张春喜、张金地、张一文、张龙彪、张建康、张坚秋、张云、张恒翼、张林辉、张浦升、张向峰、张宝仙、张国樟、张有淦、张利明、张军成。

 

浦江书画的创新性首推张书旂先生的中国画创新实践。张书旂最大的特点是引白粉入画。众所周知,墨分五色,然“粉”亦可分五色。张书旂用色十分大胆,如撞粉法的运用,就是在颜色将干未干的时候,再用水笔渲染。这样画能够使色彩繁复而和谐,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效果。他拉伸了画面的颜色对比关系,颜色冷暖对比之下,画面更显得别致养眼。计白当黑的白粉使用技法,体现了张书旂的创新精神。陈琪的《梅竹风标》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绘画语言,令人过目难忘。

 

陈琪《梅竹风标》

方增先曾任上海市美协主席,吴山明曾任杭州市美协主席,二人同为浙派人物画的代表人物,但画风不同;吴扬是吴山明先生的长子,其人物画与乃父迥异。

此次展览中,吴士维、吴茀之是兄弟,张爽甫和张海天是祖孙,张振铎和张世简是叔侄,张书旂、张世简是堂兄弟,吴茀之、张岳健是翁婿,吴战堡、吴涧风是父子,吴山明、高晔是夫妇,周荣娟、周秀娟、周苏英是姐妹,石栋与周子清、吴松君和陈琪均为甥舅关系。吴申卿、吴士维、吴始骥、吴战堡、吴敢、吴涧风一门五代善画、四代同展,朱杏生、朱霞彩、朱祖侃、朱希帆四代同展,陈泰山、陈怀德、陈文心、陈旭伟四代画牡丹,方钢军一门三画家,一时传为佳话。家族影响和姻亲关系,使得浦江书画文化呈现出长盛不衰的态势。

参展画家张海天说,浦江书画要多走出去,和外界交流,才会不断提高和进步;画家张树才希望浦江书画作品应多一些浦江特色和时代特色;书法家何保华说,浦江是一个小县,这次展览能够在全国美术界产生巨大的影响,非常不简单,他对此深感欣慰。浦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盛丹平说,浦江书画具有格调高、笔墨好、文人画精神突出等特色。他希望浦江书画界人士要沉下去,不浮躁,出精品,同时要重视理论研究与创作相对应的学术环境,进一步发挥县书协和县美协的组织引领作用和众多书画场馆的展示宣传作用。

在一片叫好声中,我们也应该看到,晋京展面对的是京城观众甚至是全国观众。中国美术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雅之堂”。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运用书画的表现手段,宣传浦江的上山文化、江南第一家文化、月泉吟社诗、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岂不是一举多得?因此,画什么?写什么?这是晋京展书画作品创作的首要问题。书画家要加强文学修养。当今社会,要求青年书画家都会创作诗词作品,看似要求过高,其实,这是从一名书画作者到“书画家”的必由之路。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告诫其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文学性是书画作品的内在属性。缺失了文学性,书画作品会变成技法的展示和较量,也就缺失了思想内涵。

 

浦江书画的统一性体现为:书画家们均以成风化人、书画育人为共同信念,将家国情怀融入笔墨之中。

 

张书旂《暗香》

张书旂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深沉家国情怀的艺术家。1940年,抗日名将张自忠壮烈殉国后,张书旂先生历时数月创作近百幅精心之作,举办筹款展览,并将义卖所得全部用于支持设立张自忠将军奖学金基金,以激励帮助青年学子攻读“国防科学”。

 

张振铎 《鹰石图》

张振铎生于1908年,早年受业于经亨颐、吕凤子、潘天寿等。他善于博取众家之长,作画简逸粗犷,苍劲浑厚,风格独特,李可染称之为“南张北李(李苦禅)”。其艺术创作生涯纵贯上世纪20年代至80年代,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毕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执教60余年,桃李芬芳,吴冠中、于希宁、冯今松、汤文选等均已卓然成家,人们用“南天一柱”来形容他在国画艺术上的地位与成就。吴冠中曾于1991年题词:“怀念张振铎老师”。

 

方增先《龚自珍造像》

方增先先生对家乡浦江的感情很深。他和夫人、著名雕塑家卢琪辉教授精心创作的《神笔马良》雕塑,至今仍矗立在浦江县城的多个地方,成为留给家乡的永久纪念。2001年,由马锋辉和王平共同策划的国际水墨画学术邀请展,在浦江“江南第一家”古宅内举行。方增先不但亲自担任学术主持人,还多方联络、全程参与,使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张世简《春暖长雏鸡》

中央文史馆馆员、著名画家张世简教授对家乡浦江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从他给孙子取名“张兴浦”,给外孙女取名“李张”(浦江礼张村的谐音)的事中能够得到印证。他作画有一个习惯,落款常题“浦江张世简作于北京”。他将坐落在北京东郊的一幢别墅命名为“仙华居”。他有几方闲章:一方为“浦江人氏”,一方为“家在仙华山下”,还有一方为“双溪渔人”。浦江书画家热爱家乡,这种情感一脉相承,一以贯之。以马锋辉先生的《万山系列》为代表,浦江画家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松的传人”。马锋辉先生笔下的松,笔力凝重墨色丰润,大气磅礴摄人心魄,遒劲中呈风华之姿,平实里含隽永之心。松树林的背后是无尽的远山。画面实中有虚,稠密处见空灵,松和松之间形成一种呼应关系。他强调书写高尚的意境和人格精神,养浩然正气于笔情墨意之间。松的品格已内化为浦江画家的的骨骼和血液。

 

马锋辉《万山》系列之一

 

陈丰松《豪情》

陈丰松,亦名峰松,知风轩主,70后浙派新锐画家。他知松、爱松、画松、学松,可谓“松的传人”中的代表性人物。他历任浦江美术馆馆长、吴茀之纪念馆馆长、浙江画院研究员。他的花鸟画题材广泛,尤精松竹兰草,笔墨清雅,笔力雄浑。其书法和国画作品多次入选“沙孟海奖”、“陆维钊奖”、“陆俨少奖”和“黄宾虹艺术奖”。

 

骆献跃《黄上村》

骆献跃的《黄上村》,使人想起勤劳、尚学的浦江精神。2020年回浦江老家过年的陈琪,创作了百余幅抗击疫情的国画、书法等艺术作品,把展览所筹善款102万元捐赠给了浦江县红十字会,并向浦江县政府无偿捐赠了6件书画精品,以支持家乡的抗疫工作,体现了一名艺术家对家乡的深情厚谊。画家芮顺淦虽旅居金华多年,但心心念念的依旧是家乡的仙华山。他的《仙华山月》构画了氤氲清雅的境界,将山的高冷、树的清秀、房舍的温暖跃然纸上。同样旅居金华多年的画家郑齐天奉上了自己精心创作的《和谐》图,落款为“癸卯夏浦江齐天”。周子清的戏曲人物画,将家乡的婺剧和浦江乱弹融汇进国画艺术之中。

 

郑齐天《和谐》

 

张咸镇《方凤像》

 

黄东光《隶书宋濂诗》

画家张咸镇的《方凤像》将浦江先贤方凤“搬”进了中国美术馆,画家徐峰平更是别出心裁地将“白社五友”的画像请进了中国美术馆,以此向先贤致敬。傅尧霖楷书东皋心越诗,末句“呵笔偶然写此意,为传春信到梅花”,令人感慨不已。黄东光隶书宋濂诗,诗云:“将军去征蛮,军气如鹰扬。宝剑白玉璏,铁马青丝缰。旌甲带亮月,笳箫激清商。韩彭当后拒,褒鄂作前行。顾盼多姿态,出入生容光……”徐江波隶书《郑氏规范》,巧妙地向京城观众展现了“江南第一家”的文化厚度。金开颜篆书吴莱诗《月泉春诵》,将这位“浦阳江畔大儒”的思想呈现给首都的观众。中国画《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将我的思绪拉到了家乡的崇山峻岭之中;胡良勇《溪山雨晴》使人想起浦江南山的白石湾;石照东《多旺》鼓励更多的浦江画家“走出去”。张利明等三位画家更是直接把仙华山“搬”进了中国美术馆。何邦坚的《山村巨变》在传统之中,融入了现代元素。朱建军的《兰竹》颇得茀之先生神韵。谢阳斌的《象山新雨意清韵》画面通透,意境幽深。众星闪闪,明珠莹莹,恕我难以一一尽述。

 

此次参展的书画作品,题材广泛,门类齐全,充分体现了浦江书画文化的包容性。从题材上来说,有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从绘画种类上来说,有写意画、工笔画、水彩画等。张禾的工笔画《行歌待月》营造了温馨、恬静的氛围。书法有草书、楷书、篆书、行书等。诚如张爽甫先生所书对联:“家庭睦其中自乐,子孙贤此外何求。”浦江书画界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其乐融融,大家相互提携,共同进步,形成了很好的文风、画风。

 

张禾《行歌待月》

 

盛丹平《旷士之风》

浦江县美术家协会主席盛丹平捧出了他精心创作的《旷士之风》,格调高雅,意境高远,笔墨酣畅淋漓,竹和石融为一体。线条流畅,枯湿相间,观之如闻风声飒飒、雨声淅沥。旷士的意思是胸襟开阔之士。宋陈师道诗云:“旷士爱吾庐,游子悲故乡。”明李东阳《后登舟赋》云:“旷士忘形,达人知命。”旷士之风者,旷世之风也。盛丹平号夏禅,作画追求禅意、追求品位。《旷士之风》题款诗云:“醉笔淋漓写竹枝,分明风雨满天时。此中意恐无人会,更向其间赋小诗……”,相信在画此图时,盛丹平是思接千载,神交古人的。

 

金时刚 《行书苏东坡<六事廉为本赋>》

金时刚的行书苏轼《六事廉为本赋》,以此自勉。吴建明的《东涧流清》画了一只梅花鹿在山涧回眸的场景,睹之使人生出尘之思。余东明的行书苏轼《放鹤亭记》,气势纵横,自然流畅,颇合作者之胸襟。张国樟的《蓝色妖姬》,将色彩游戏于笔墨之间,意境艳美。此次展览中有一些女性作者的作品,给人以刚柔相济之美。如周氏三姐妹中大姐周荣娟的《赤果丘壑漫寒藤》,小妹周苏英的《家园》。浦江美术馆馆长张宝仙的篆书“书以钟张之祖,文升秦汉之堂”,用笔沉稳,气度不凡。其义为书法以钟繇和张芝为始祖,文章则必须学习先秦和两汉的名篇,指出了学习的起点和目标。

 

说到浦江书画的和平性,人们自然会想起张书旂的《百鸽图》。1940年春,张书旂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时,创作了百鸽图,后被定名《世界和平的信使》,赠予美国总统罗斯福,祝贺他三次连任美国总统,以此争取美国尽快加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及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的行列。此画倍受罗斯福喜爱,经过精心装裱,挂于白宫。罗斯福去世后,又移至美国海德公园罗斯福图书馆永久珍藏。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张书旂创作此图,从构思成熟到动笔至最后完成创作,共用时三周,画了整整一百只姿态各异的鸽子。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历了日军轰炸机10多次投弹轰炸。寓所附近不少房子被夷为平地,但张书旂置生死安危于不顾,在硝烟中完成了这幅扛鼎之作。该画以白鸽为载体,橄榄树和杜鹃花为衬托,整幅画面百羽翔集,或啄食,或嬉戏,鸽鸣咕咕,神态各异,设色典雅,栩栩如生。此画全长355.6厘米,宽162.5厘米,是历史上进入美国白宫的第一幅中国画。而用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早于法国著名画家毕加索10年。

2016年5月28日,法国圣爱美侬鲁拉德骑士团在北京授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山明先生法国鲁拉德骑士勋章,以表彰其在艺术创作和国际文化交流上的杰出贡献。

吴山明为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当代中国人物画的领军者之一,在中国画教育和艺术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特别是在中国画笔墨表现力和审美视野的拓展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对千年以来中国画宿墨表现方法的探索做出新的突破,形成了宿墨表现的系统方法和新的审美理念。在中外文化的交流上,吴山明长期接受过西方绘画的训练,对中西美术文化有着深入的了解。在他的艺术探索中,曾深入研究过源自越南并深受法国艺术影响的磨漆画。他曾多次出访欧美各国,曾在法国中国文化节上与同行进行交流。作为知名教授,吴山明先后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澳门、香港等国家与地区讲学。作为享有国际盛誉的艺术家,吴山明的作品用作国礼。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中,吴山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97年,马锋辉携画作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大马水墨画会精武画廊举办个人画展。马锋辉精湛的中国画艺术给马来西亚绘画界和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为中马艺术交流开了先河。1998年,浦江籍旅沪画家陈琪在上海和平饭店创作国礼扇面,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与美国总统克林顿分别在扇面背面签名互赠,其中象征上海市花《白玉兰》折扇图,由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收藏。

 

陈琪在艺术创作上致力于书法性线条和写实装饰的融合,注重色彩与墨的结合,成就了他花鸟画创作之独有气象。由他领衔创作的巨幅国画《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国展中心迎宾厅的巨幕背景。

2006年夏天,画家徐春光赴日本福冈进行艺术交流,通过近一周时间,双方分别对社会保障和艺术形式和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在相互学习中增进了解,体会浦江书画的广泛性。

书法家金良吉作品数十次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大展中入展。获奖草书作品被奥运场“水立方”永久收藏。他先后两次随中国青年书法代表团访问韩国。2009年以浙江省青年书法代表团副团长身份访问新加坡。

2017年,画家吴建明两次赴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讲授《中国绘画概况》,并被聘为该大学客座教授,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全面介绍中国绘画的发展轨迹,让塞国高校学生对中国绘画有了较深的了解。

一幅书画作品创作完成,它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创作书画作品的目的是为了发挥它的作用。书画作品作为一个艺术语言,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内心的情感和压力,能够提高人们的修养和境界。书画作品在本质上是书画家生命观的体现。“文以载道”,文化承载着民族精神,而这个书画作品就是这个“文”的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要在技法和内容上创新,注重时代性和乡土性,以提高作品的立意和格调。

中共浦江县委书记俞佩芬说,自宋代以来,见诸文字记载的浦江籍书画家就有250多人,从南宋诗人方凤、明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到近现代的吴茀之、张书旂、方增先、吴山明等,均自成一家,享誉画坛。全县现有中书协会员41人、中美协会员37人,形成了极为浓厚的书画氛围和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书画文化已融入浦江人的血脉,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成就了“三代喜书、五代善画、兄弟同书、夫妻共画”的文坛佳话。

在全国人民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新时代,相信浦江一定会有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反映家乡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成就的优秀作品问世。文学作品如此,书画作品亦然。

今年春节,在纽约曼哈顿大厦中心广场的寓所,小女买来毛笔、墨汁和红纸,约请哥伦比亚大学的美国同学一起写春联、贴春联。我想,这一定是受到“书画之乡”乡风的熏陶和影响吧!

(作者系北京市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摄影出版社编审、总编辑。)

 

来源:浦江发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31

帖子

230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06
发表于 2023-11-27 10:39: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阳春白雪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9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391
发表于 2023-11-27 14:3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艺术成份很高啊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

主题

925

帖子

478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87
发表于 2023-11-27 15:3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书画代代传!愿毛笔画画纳入浦江小学教学!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招聘人才|收费标准|浦江网 ( 浙ICP备14003707号-1 ) 浙ICP备B2-20180544号 浙公网安备 33072602100079号

GMT+8, 2024-6-18 22:17 , Processed in 0.16449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