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人勤春早。连日来,大山深处的花桥乡下宅溪村两委干部忙着和村民一起栽种枣苗。
浦江花桥乡下宅溪村有大量荒山闲置。在新一轮的乡村振兴建设中,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在荒坡上开挖梯田,栽种枣树。
枣树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适应性比较强,且种植成本较低,可这并不意味着挖坑浇水就能把枣树种好。村里栽种的义乌大枣是全国闻名的品种,用义乌大枣加工而成的南枣和蜜枣分别被人称为“京果”和“义乌三宝”之一。
为改善大枣品质,2020年下半年,村里从山东运来7000余株枣树,苗木成活后,再嫁接义乌大枣。村民们说,这样种出的大枣营养价值更高。
为了种枣,下宅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明法和村两委干部没少往山上跑。“种义乌大枣并不是我们脑门一热定下来的,而是和义乌大枣的公司接触后确定的。义乌土地紧张,种植面积越来越小,但是大枣市场前景很好。所以我们移花接木,把村里的山地开荒种上义乌大枣。”在沈明法看来,这样做既能绿化荒山,又能给村民带来很好的经济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200余亩义乌大枣长势良好,两年后即可挂果。据估算,一棵枣树产量达5公斤,每株产值在200元以上。“我们的目标是种植400亩,形成规模。”说起下宅溪的甜蜜事业,沈明法信心满满。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朱杰超 郑文良/文 严生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