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浦江县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公示并表彰第七次劳动模范、模范集体。作为值守在文教卫系统的耕耘者,浦江职技校校长李卫平荣获劳动模范荣誉。
扎根教育一线的排头兵
走进仙华山脚的浦江职技校,校园氤氲着书案文气,充满创新精神和艺术气息的学生作品布满校园长廊。这里推行先进的职教理念:文化课程夯实高中基础,艺术课程体现浦江特色,技能学习提升思辨能力,“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班”、读书节、社团节、艺术节、篮球赛等活动展现学生特长,舞龙队、书画社、文学社等社团成就学生个性。通过“育德”与“育智”,体现出不同于县级职校的优雅和品位,与意气风发的青年学子相得益彰。
1996年8月,毕业于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专业的李卫平,作为浦江县第一批人才引进生来到浦江。他扎根北部山区的檀溪中学多年,从一名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成长为会建设、懂管理的中学校长,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金华市提名奖、“金华市名校长”称号、浙江省浙派名校长培养人选。
“之前,我曾经觉得这份事业主要靠自己努力,直到有一天我作为浙江省优秀校长公派德国进修,看到职业教育与先进国家的差距,才有了强烈触动——我们生长在一个美好的时代,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此时不奋斗更待何时?从事教育这么多年来我已经全身心融入浦江,感恩这个行业,在浦江我得到了很多,是第二家乡成就了我。”李卫平真诚地说。
李卫平被誉为浦江县教育系统的排头兵、救火员,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山区中学工作的十几年让他深深感受到教育必须情系百姓、接地气。在浦江县檀溪中学,他用真诚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水平、超前的办学理念赢得了师生的信任。2007年调离前,有家长和村干部联名上书教育局恳请他留下。浦江五中原本只有9个班级300余名学生,面对基础建设落后、生源外流等困难,李卫平迎难而上,加快软硬件建设,把握撤并机遇,使浦江五中发展成24个教学班千余名学生的规模学校,教学质量连年上升。
浦江县劳模、浦江道德模范、浙江省师德楷模……李卫平把满腔的教育热血,播撒在浦江这片肥沃的试验田上。从浦江五中扩建新校舍的一砖一瓦,到县职校生机勃发的发展态势,都凝结着他对地方教育的厚望。
打响区域职教品牌
2013年7月,李卫平调任浦江县教育局任职教科科长,开始了他的职教之路。2015年7月,他担任浦江县职技校校长。从初中到职高经历了若干教育改革,让李卫平感受最深的就是教育公平。“传统教育因为资源匮乏,更多聚焦的是尖子生,而对超过一半的职校学生关注度不足。”
师者仁心,因材施教,真正的教育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李卫平从师生观念、办学方向、学风校风等多方面着手,“百师千生大家访”助力家校共建;开创“薪火传承”、“拜师名家”助推师资队伍建设;通过特色军训、学生社团等树立学生自信……5年多时间,浦江职技校进入金华乃至全省中职学校的第一方阵:师生技能大赛连续三年在省赛获奖并参加多个行业赛国赛,连续两年高考本科上线生突破百人,学校从原来的11个专业2000余名学生发展到现在13个专业4000余名学生。
整合教育和劳动两大系统资源,2016年浦江工匠学院率先挂牌,2019年浦江技工学校申报成功,李卫平探索出县级职校和技校合并办学的新路,位列金华市中职学校考核第二名。去年,学校更是在高考成绩、技能大赛、教育科研、德育工作、师资建设、社会服务、产教融合等方面全速领跑发展。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10人,列金华大市第一名;技能大赛总成绩、教师技能成绩均位列金华市第四名。学校申报的课题《四段八体:依托非遗工作室培育中职生工匠精神》入选全国35个优秀案例并获得世界职业技术大会优秀案例奖,荣获浙江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所有着强劲发展潜力的学校,真正打动人心的是每个学生在教育关爱下的成长与变化。把人生最美的年华奉献给第二家乡浦江,李卫平坦言,这些年努力搭建的一系列平台,包括办学主张、教育环境都只为师生成长打开尽可能多的天窗,让他们发现生命里潜在的能量,而自己也在这个过程里成长、成熟、成功。
金华新闻客户端4月29日消息 金华日报记者 方令航 通讯员 陈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