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054|回复: 10

[灌水杂谈] 见不得孩子高兴的父母

[复制链接]

361

主题

922

帖子

48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833
发表于 2023-7-16 17: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过年期间,我们姐妹三个在大姐家聚齐。 两个外甥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大姐开始数落大外甥: “现在玩得欢,开学前该着急补作业了。” “天天就知道玩,学习也不见你这么积极。” “你弟弟成绩好啊,有资格玩,你考第十名你凭啥玩?” 说到这儿,大姐转头问二姐:“没见你催你家孩子学习,他不用操心啊?” 见二姐点头,大姐继续问:“有啥秘诀没?” 二姐看了一眼情绪越来越低落的外甥,对大姐说:“孩子高兴的时候,我从来不说扫兴的事。” 这让我想起了英国作家王尔德说过的那句话:“使孩子品行好的最佳办法,就是使他们愉快。” 有一种父母,总见不得孩子高兴 看过一个视频,为了给妈妈演奏《生日快乐歌》,女儿努力练习拉小提琴。 她以为妈妈听完后一定会惊喜地说:“我的天,是生日快乐歌耶!” 然而令人窒息的一幕发生了,妈妈的第一句话却是:“你本来可以弹得更好。” 女孩表示抗议之后,妈妈不仅没停止批评,反而变本加厉:“在你表现最好的时候,才能得到我的认可。” 视频的最后,女孩无奈地说:“我再也不想拉小提琴了。” 视频下方的网友们纷纷表示感同身受。 图片图片图片 为什么父母宁可打击批评孩子,也不愿意说一句鼓励支持的话? 这或许跟他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我大姐上学时候成绩不太好,没考上大学。 步入社会后她才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努力了几年终于拿到了成人自考本科文凭。 

尽管如此,每一次经历职场变动的时候,在同等工作业绩的情况下,她却总是不被选择的那个。 因为自己走了弯路,所以她希望改变孩子的命运。 从大外甥出生起,大姐就辞职回家,把全部时间和心力都花在了培养孩子上。 每当大外甥抱怨学习任务太多、玩耍时间太少的时候,大姐就会唠叨“宁可吃学习的苦,也不吃生活的苦”。 过去几十年,有的人靠读死书改变命运,有的人尝遍了不读书的苦,导致他们心里始终有一种恐慌:哪有简单快乐的人生,学习和生活都是苦的。 他们越希望孩子未来能够获得幸福,就越担忧孩子在本该成长的年龄沉迷于快乐。 似乎只有不断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孩子才有动力学习。 于是,他们总会在孩子最放松、最骄傲的时候,向孩子展露现实的残酷。 父母的本意是督促孩子进步,殊不知刻意中断孩子的快乐体验,带给孩子的不是动力,而是伤害。 见不得孩子高兴,毁掉的是孩子的内驱力 网上流传一个视频。 女儿对爸爸说:“有时候你老是让别人不开心,这是一个缺点,你能改掉吗?” 图片 “不能。”

爸爸斩钉截铁地拒绝了。 他给出的理由是:“我现在就要让你经常不开心,以后你才不容易崩溃。” 女孩默默眼泪,委屈地反驳:“小孩老是不开心,就会得一种不开心的病,那样就不能健康长大了。” 图片 小时候吃苦,长大后才能享福。这是典型的“东亚父母心态”。 其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孩子自己发挥主动性去探索的。 正如康德所说的:“谁也不能迫使我以他的方式获得幸福。” 父母凭自己的经验去否定孩子的快乐,即使孩子成绩再好,获得再多的成功,也掩盖不了内心的荒芜。 长期以往,小女孩口中“不开心的病”将会成为现实。 也就是近些年被广泛讨论的“空心病”。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徐凯文发现,北大每年有高达30.4%的新生厌学,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 他们都是走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是万里挑一的佼佼者,但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阳光普照》中,大儿子阿豪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老师同学都喜欢他,父母也以他为傲。 但在某个深夜,阿豪从高楼一跃而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个近乎完美的孩子,为什么会绝望到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呢? 原来,阿豪努力学习是为了达成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而不是源于自己内心的喜欢。 图片 电影的一个细节验证了这件事。 父亲每年都会送给阿豪一本写着“把握时间、掌握方向”的笔记本,但他从来没有在上面写过一个字。 

表面看阿豪的人生没有阴影,活在全家人的关注和欣赏中,实际上他一生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阳光。 “空心病”是一种时代病。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会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育方式。 可惜的是,心理专家陈默说:“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在社会更加富裕繁荣的今天,仍有父母过度强调外力驱动,对孩子耳提面命“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等到孩子上了大学,他们才发现,一个人真正变好是自我驱动的结果——幸福的人生不是毫无方向的努力,而是带着快乐学习,带着热爱工作。 所以想让孩子恢复对人生的掌控感,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将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激发孩子内在的能量。 允许孩子高兴,才能养出积极主动的孩子 孩子的内驱力从哪里来?心理学自我决定论认为,自驱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向: 第一个是纯兴趣(我相信我能做到), 第二个是自我效能感(我想通过自己来做到), 第三个是连接感(我有信任的人支持关心,并能彼此分享)。 放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具体为三件事:允许孩子做他热爱的事情,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鼓励。 一言以蔽之,允许孩子高兴,才能养出积极主动的孩子。 

首先,允许孩子做他热爱的事情。 有一句话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想让孩子主动做一件事很简单,只要有兴趣,他就会立刻行动,并且能够坚持下去。 纪录片《小小少年》中,有一个叫殷然的男孩,疯狂地迷恋昆虫。 图片 对于儿子这个小众的爱好,殷然的父母并不觉得怪异,反而表示尊重和理解,支持他在家里养了200多只昆虫。 他们认为,热爱真正的价值,在于丰富孩子的人生,在于培养孩子的坚韧性。 现在的殷然,不仅成了学校里知名的昆虫小专家,还收获了几段忘年交,业余时间会跟真正的昆虫专家一起走进山野探索自然。 孩子的兴趣五花八门,父母能够看到孩子的天赋,尊重孩子的喜好,支持孩子迈出主动做事的第一步,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其次,多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清华大学心理系教授彭凯平认为,孩子在欣赏自己的成功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 这种奖励激素,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力量。 父母不要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可以不断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 不要求女儿做一个完美的人,正是谷爱凌妈妈的教育理念。 谷妈妈说:“小的时候我要是不考100分就是特别大的错误。” 图片 有了女儿后,她才意识到,激发孩子内驱力,根本不需要外在的奖励和惩罚,因为成就感是最好的催化剂。 即使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孩子也会感受非常棒,相比那些外在的,孩子更享受这种内在的喜悦。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就感是可以迁移的。 在擅长的领域,孩子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那在不太擅长的领域,这种内在的自信能够驱动孩子往前走。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一个在运动界、文化课、时尚圈全面开花的谷爱凌。 最后,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 心理专家李玫瑾说过:“渴望被肯定,是人最大的弱点,更是孩子对父母最热切的渴望。” 《伟大一步:尼尔?阿姆斯特朗》中提到一个故事。 6岁小男孩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到月球上去!” 听到儿子的童言童语,妈妈没有打击他,而是微笑着说:“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回来,回家吃晚饭。” 妈妈这句爱的鼓励,更加坚定了小男孩的梦想。 33年后,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时,面对记者最想说什么的提问,他说:“妈妈,我会准时回家吃晚饭。” 父母无条件的信任和关爱,是点燃孩子内驱力的关键。 那些跟父母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内心会有无尽的力量,会更加积极地去探索未知,因为他们知道,任何时候父母都会在身后支持和鼓励自己。 孩子也会愿意向父母倾诉、分享自己的想法,同时朝着父母的期待,成为终身学习、热爱生活的人。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如果一个孩子在愉悦中度过童年,那他会自然生发几乎所有的人类美好品质,比如独立思想、创造力、热情专注、同理心,并且成年后继续给自己创造舒服的人生,持续感受到幸福喜悦。” 好的教育,从来不是父母拿着鞭子追着赶着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愿前进的力量。 好的父母,从来不会让孩子感觉自己很糟糕,而是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喜悦,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616

帖子

362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28
发表于 2023-7-17 08:44: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哇 这么多字啊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主题

1355

帖子

70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095
发表于 2023-7-17 09:22: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确实!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58

帖子

308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082
发表于 2023-7-17 09:3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学习了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162

帖子

226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61
发表于 2023-7-17 10:22: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成绩不错啊!写作文字数这么多!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397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421
发表于 2023-7-17 10:5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有的人用一生自愈童年。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643

帖子

73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15
发表于 2023-7-17 12:40: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学习是一生的,成绩是一时的。学习不是为了成绩,是为了在人生困顿的时候有剥开迷雾的力量和能力,孩子要学习,父母更需要学习。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22

帖子

102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21
发表于 2023-7-17 16:1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不合格的父母是大多数,最需要学习的是父母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589

帖子

225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58
发表于 2023-7-17 17:09: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这么长,赖的看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273

帖子

108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85
发表于 2023-7-17 17:3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虽然真的没耐心看完,但对你的思想和写作水平还是认可的。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招聘人才|收费标准|浦江网 ( 浙ICP备14003707号-1 ) 浙ICP备B2-20180544号 浙公网安备 33072602100079号

GMT+8, 2025-11-9 17:36 , Processed in 0.18027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