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教大家做茶果子,茶果子是一种佐茶糕点,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作为传统糕点,茶果子造型精致,可观赏可食用,今天咱们就来制作两款茶果子。”

在非遗馆二楼的大厅,茶果子制作手艺人朱兰兰正在为手工茶果子爱好者开展公益授课,示范茶果子的制作工艺。在她的指导下,市民们体验了一枚小小茶果从无到有的诞生过程,大家发挥灵感与创造力亲手塑型制作。不一会儿,茶果子琳琳琅琅摆上一桌,小巧如画、雅而有韵。

“我是第一次做这个糕点,以前看到那么多精美的糕点,感觉都是用模具做出来的,没想到从配色到造型都是手工制作的,太不可思议了。”手工茶果子爱好者李红英说。
据《中国面点史》记载,从唐代开始,出现了边饮茶边吃茶点的习俗。宋时更兴,出现了点茶、斗茶和茶百戏,茶果子的样式也更加丰富。茶果子的造型通常以花、果等内容为原型,将四季更迭、万物生长、风花雪月的浪漫都倾注在小小的点心上,美味又怡情。
朱兰兰平日里着迷于传统文化的追求与探索。四年前,她偶然接触到手工茶果子,有着面点制作基础的她,很快就上手并痴迷。她说,以前也用模具做过点心,但相比纯手工制作的茶果子,缺少了内涵和灵魂。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茶果子,并致力于传承和创新这一古老技艺,朱兰兰就是其中之一。

茶果子小巧,制作工艺精细。从煮白芸豆揉制外皮,到熬馅、装饰,全凭手工完成,需要手艺人足够耐心细致。制作时,手艺人会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感,方能创作出个人特色。朱兰兰说:“我们做茶果子的材料都是自己手工熬制的,熬煮豆沙的时候得浸泡、沉淀,这样可以去除它的豆涩味,确保它的口感、状态是最好的。”
一颗茶果入口,绵密细致的口感及原料的自然香气,同时满足了味觉、触觉与嗅觉,再饮一口茶汤,方觉不负美食。
手工茶果子爱好者黄春燕说:“在茶桌上面配上这样的茶点,于我们身心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在制作茶果子的过程当中,能让我瞬间进入到一种心流的状态,是一种非常好的修习方式。”

摆一席精致茶饮,品人生百味;取一枚精致茶点,体会花间茶事。茶果子的风雅,是将四季更迭、万物生长、风花雪月的浪漫都凝练在小小的点心里,在果子上描绘出花鸟、风月,不仅美味,还能怡情。
茶果子寓意团圆美好,三五好友相聚品茶,共享精致茶果子的同时,共同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亦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朱兰兰希望通过她努力,让茶果子走进更多市民的生活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糕点的魅力。
来源:诗画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