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快捷登录

查看: 2054|回复: 23

[灌水杂谈] “学前楼”这棵老樟树的故事,你听过吗?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05
发表于 2020-11-1 08:51: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浙江


老年人记远不记近是典型的特征,这些年,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就是浦江县城“学前楼”老家屋前的那棵宣和古樟。浦江小邑,史称丰安。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制,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置浦阳县,五代十国吴越天宝三年(公元910年)更名浦江县至今。家乡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仙华峰林、月泉奇水闻名遐迩,蜚声东南。浦江县城原有东南西北大小城门8座及水门1座,我故居“学前楼”地属小南门,史称宣和门。宣和城门高达数丈,庄严坚固,因小城建设,数十年前被拆除,故见过宣和城门的人现已寥寥无几。但宣和门旁的大樟树,浦江人几乎大都知晓。宣和古樟或与城门同龄,树高数十丈,古朴苍翠,遒劲参天,树冠如巨伞笼盖,树身需数人合抱,这在全浦江也找不出几棵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老家浦阳公社城南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常有老农在劳作之余,饭后之暇,闲坐古樟树下青石板上,谈古论今,讲述宣和门与古樟树的沧桑经历,讲述我爷爷与宣和古樟的传奇般故事,娓娓动听,真切感人,至今记忆犹新,恍如昨日……我家“学前楼”老宅与宣和门近在咫尺,城墙外古樟树倚墙而耸,桠枝如长臂,五分之四在城墙之外,五分之一延伸至城内墙头上。若臂力大手脚灵便者,可以攀树枝登城墙进入宣和门。我家在古樟树边约有十亩三分田地。爷爷是个典型的中国式农民,粗壮墩实,买卖耕牛很有名气,金华、兰溪一带农村耕牛集市的牛牙郎(买卖耕牛的中间经纪人),对我爷爷是绝对不敢轻视小觑的。爷爷勤劳肯干,他头鸡啼出门,天墨黑归家,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拼命劳作,辛苦似骆驼,节俭近吝啬。他耕田不雇人“得佛头”(浦江土语:犁耕后将泥块敲碎),抽旱烟不用“洋火”而以击石取火点“煤头”(敲石燃纸的方法)。自己大字不识一斗,却发誓要让两个儿子读书识字,日后出息,改变命运。日本佬侵略中国,铁蹄踏破华夏大地。浦江沦陷,全城戒严。每当夕阳西下,大小城门便关闭,不准百姓出入。一日,“日头孔扛岗”(约下午五六点钟),爷爷耕田回家迟了一刻,已过戒严时间。眼看宣和城门已紧闭,爷爷太熟悉宣和古樟的长势了,他将牛拴在城外树下,攀爬古樟树桠上城头想偷偷回家,不料被巡逻的日本兵看到。逾时翻城,这还了得,于是,几个日本佬把爷爷四脚朝天抬起,从城头扔进城内。所幸墙脚杂草灌木丛生,爷爷虽没有当场毙命,却摔成“板肚”,内脏严重受伤,命悬一线,挣扎爬到家里。时值沦陷,没有郎中亦无良药,几天后即吐血而亡。大樟树可以见证,“学前楼”人皆知晓这段惨怨史实。

宣和古樟救不了爷爷的命,但爷爷却救过古樟树的“命”。倚城而立的千年古樟,树大根粗,樟香浓郁,日本佬很是眼红,就想锯树运走。消息透露后,惊动了“学前楼”人。千百年来,古樟树是宣和门外的一道靓丽风景,更是“学前楼”的风水。爷爷与一些宏字辈的楼姓兄弟合计,无论如何要保住宣和古樟,决不能让日本佬的阴谋得逞。在一个电闪雷鸣、风狂雨骤之夜,爷爷和兄弟们用了一担七寸长的棺材钉,将钉密密地深深钉入古樟树身。他们是宁可钉死樟树,也决不让日本佬锯走。过了几天,日本兵派人来锯树,锯铁断了几根也未能奏效,恼羞成怒之下,就想一把火烧了古樟。但连日大雨如注,日本佬一时无奈,只得作罢。倔强无比、生命力强盛的古樟,非但没有被钉死,反而更加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古樟树见证了“学前楼”人爱树爱城爱国的赤心,也见证了“学前楼”老一辈的智慧与胆量。当年,古樟树脚与现在的浦阳三小操场是平齐的,后来修路,大樟树被钉的树身已深埋地下数丈,也不知如今树内铁钉有没有锈烂。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进入全面抗战。在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下,在正面战场作战的国军紧急征兵扩充军队。宣和古樟曾记否?在离宣和门一箭之遥的浦江城隍殿口小操场上,有七八十个属蛇的浦江热血青年应征入伍。当年,我的伯父20岁,属蛇,也应征入伍了。据伯父说,当时的浦江国民政府迷信蛇能剋日,属蛇的中国兵定能打败日本兵。这些浦江青年经过短期集训,在城隍殿口小操场集结出发,到郑家坞乘火车,火速开往四川重庆。这批20岁的浦江后生大都被编入廖耀湘的辎重部队,学开汽车、修理军械、学习无线电通讯技术。伯父身强力壮,读过私塾,被编在卫士队当驾驶兵。后来,战事吃紧,这批浦江后生一大半加入中国远征军去印度兰姆迦,专门运输盟军和世界各地支援中国的军火、油料、药品等物资,经滇缅公路运送到昆明。伯父从1937年参军抗日到1949年回家,从头到尾十二年,亲历了中国远征军为民族独立解放、不惜牺牲的热血悲壮。他清晰记得所在部队为新1军第22师辎重兵汽车第六团,军长郑洞国,师长廖耀湘,团长是浦江同乡通化佬曹艺,连长是浦江佬楼秉国,军需连长是浦江大许后谢人吴才正。后来,伯父96岁无疾而终,是学前楼男性中最长寿的。8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些从宣和古樟身旁出发的七八十个属蛇青年,有的抗日救国血洒疆场,有的去了台湾埋骨他乡,还有的经风历雨终老故里,如今大都已“过辈”,不在人世了。时过境迁,或许只有宣和古樟还记得那个“蛇能剋日”的真实故事。枝繁叶茂的宣和古樟树亦是一些老百姓的精神寄托。那些年,家中有孩子受惊吓、得疟疾、伤风咳嗽生毛病的,就认樟树为娘,烧香点烛吊五色线,祈盼“樟树娘娘”保佑平安无事,长命百岁。伯父原有一个儿子叫金生,浦江沦陷时期患“半日脑壳”(疟疾),高烧不退。伯父在外,家中贫困,缺医少药,伯母只得把儿子放在宣和城门口冷地上,身体盖上水草降温。伯母跪拜磕头,烧香念经,求“樟树娘娘”救命,但结果还是无济于事,儿子口吐白沫,抽筋而死。不过,也有一些小孩体质较强,抵抗力好的,靠这种祈拜方法躲过病灾。因此,这几年还是有人偷偷祭拜“樟树娘娘”的。还有个真实的“古经”(故事),以前,有个非楼姓住“学前楼”的人,见宣和古樟树上有枯枝桠,于是登梯折枝欲当柴火,不料梯翻枝断人摔落,抢救无效而死。当时,这件事影响很大,纷纷说是得罪了“樟树娘娘”之故。这些“古经”,增添了宣和古樟几分神秘色彩,至今还有很多人记得。

新中国成立后,因建设需要,拆去了所有的城门城墙,改为环城道路。水门到宣和门一线为环城南路,古樟树身被深埋进路基中数丈,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高大挺拔了。后来,通济桥水库造好了,清清库水顺渠道沿环城南路流经古樟树旁,注入金狮岭水库。改革开放后,浦江县城日益繁荣,渠道盖上水泥板,改为商业走廊,宣和古樟树附近店铺连排,很是热闹。近几年,环城南路更是日新月异,广场、大厦、酒店、商住楼鳞次栉比;街路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派繁华景象;“学前楼”旧居上也耸立起了开元国际大酒店。每每回故里,我不住富丽堂皇的仙华檀宫,也不宿幽雅静谧的塔山宾馆,最钟情的还是建在故址上的开元国际大酒店。近在咫尺的宣和城门早已荡然无存,唯有千年古樟依旧巍然挺拔,充满勃勃生机。拾级漫步,围走古樟树下,抚摸那粗壮苍劲的树干,嗅闻着那沁人肺腑的清香,树冠下儿时戏耍打闹的童趣仿佛就在昨天,树阴里聆听老农的沧桑故事记忆犹新……
夤夜难眠,含醺吟哦,聊资自慰。
           七律·宣和门古樟树
一别桑梓廿四春,古樟魂断忆犹深。
沧桑巨变英姿在,地老天荒故事真。
极目新城多感慨,欷歔旧梦非浮云。
星移斗换树难老,永远植根是此门。

来源:丰安记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1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80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4:16: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清琉 发表于 2020-11-1 12:50
现在才知道这条路叫学前路,白活24年了

哈哈,现在知道也不晚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970

帖子

56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37
发表于 2020-11-1 14:38: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还有这样的故事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主题

817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989
发表于 2020-11-1 14:4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字太多了,没看完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5850
发表于 2020-11-1 15:05: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以前樟树下的烧饼还不错的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43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88
发表于 2020-11-1 15:45: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什么故事呢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1467

帖子

738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383
发表于 2020-11-1 16:12: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好文彩!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2845

帖子

97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743
发表于 2020-11-1 17:14: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看了很感动。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16

帖子

8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73
发表于 2020-11-1 18:0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写的真好!看了放佛又看到了当年,一代一下浦江人生生不息,希望浦江越来越好!


来自: iPhone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550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028
发表于 2020-11-1 18:43: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浙江
这颗树好像移动过,原先这地方叫樟树下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招聘人才|收费标准|浦江网 ( 浙ICP备14003707号-1 ) 浙ICP备B2-20180544号 浙公网安备 33072602100079号

GMT+8, 2025-7-10 13:20 , Processed in 0.13832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