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马岭,这个曾经给马岭脚村和周边村落带来战乱不安和灾难的关隘,以其正在慢慢撩开绝世芳容的姿态,风情万种地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让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近距离接触亿万年前的绝世美人,听闻从历史长廊深处隐约传来的战争号角。历史与现实碰撞,战争与和平反思,生活与理想对照,或许唯有这样,每个人才会感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洒在身上的阳光无限的温煦美好。
远眺马岭的山巅,有一奇峰独自兀立,西北取斜势,如马颈;峰顶东南向,岩崖耸崎如马面;整个山峰多杂草灌木,茸茸如马毛披洒,据说马岭因此得名。整个山峰远看只见马首高昂,一如天马行空,气势壮观。
站在马岭的脚下,仰望如屏似障的壁崖,自东而西,绵延数公里,层层叠叠,高达数十、百十米不等,俨然天成地设的石城墙。如此造化神迹,相信当年被选为御敌杀寇的天然堡垒和关隘要塞,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地人对这片巍峨壮观的石崖岩壁有个很接地气的名字,叫“红岩石幔”。幔的释义为丝麻织品,通常是指帐帷、帐幔。红岩的由来是指景区内一处举足轻重的景点,这个称为红岩顶的地方,四周石峰拱峙,中间一处小盆地,面积不大,却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俨然山中桃源,别有洞天。环绕红岩顶的周围,美景琳琅满目,举不胜举。有数十米高的老鹰岩,四壁如刃、中隐约若有窗的红岩窗影。红岩顶西南两端,奇峰罗列,巉岩如林,千年万年以来,形成山牛谷、薄刀谷、珊瑚谷、五指谷等十多处千姿百态的深谷。徜徉红岩顶,真是一步一景,步步丹青,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红岩顶美则美矣,美女峰才是野马岭的核心,或者说美女峰堪称野马岭的标识和文化符号。
美女峰坐落在马头峰西侧的龙磨石岗上,海拔905米。无论远看近观,整个山峰如一尊发髻高耸的古代仕女头部肖像,因而得名。走到峰前,每个人都会惊叹于大自然的“杰作”。整个山峰分底座、接颈石、顶石三部分组成,底石自蜿蜒山脉延伸而来,至此凸起一块,正如人的肩膀,接颈石长5米、围6米,顶石宛如人首,凌空安置于接颈石上面,围大于颈石数十倍,峰西北侧壁岩如刃,下临深渊,致使无法登临峰顶测其大小高低方圆。人立峰下,仰望美女峰,顶石摇摇欲坠,没一个人敢于长久站立于此。
美女峰在当地民间还有一些另外的叫法,根据形状被称为“香炉石”“颠倒壶瓶石”,根据结构被称为“三接石”“接石顶”等。相传,当年得道成仙的陈老相公从富春江烧炭回浦,翻过马岭,发现朝夕相伴的狗不见了。爱狗心切的他,就登上马岭顶,叠石三节,登石远眺寻狗,人走石留,遂成“三接石”。也有民间代代相传,在不远处仙华山修真升仙的轩辕黄帝幼女元修,经常来马岭采药,正巧山上有这么一处酷肖美女头像的奇峰,美女峰因此而来。
方圆十公里的野马岭景区,分布着知名景点四五十处。如果想要饱览野马岭的奇丽景色,可以选择红岩顶,或者在马岭脚下的小村,寻找一家近年刚开设的农家乐住下,相信一定会不虚此行。
很远就闯入视线的野马岭数里石幔,宛如上天造就的天然石城,壁岩如屏。站在岭顶,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野马岭也因此成为千百年来兵家相争之地。据说,三国时睦州之孙策、孙权,三分天下有其一居东吴而王,即肇始于马岭所延伸的睦州巍山佳石,出兵娄州,路过马岭,因而谋得江东六郡八十一州,才有资本和曹操、刘备抗衡。
“巾帼女杰”陈硕真命部将童文宝攻打婺州,兵发马岭进浦江时,被婺州刺史崔义玄的大军先行占领马岭而兵失先机,被堵在距离野马岭二三十公里的桐庐下淮戍,即今建德市下涯一带,自此节节败退,命陨落凤山。北宋末年,来自陈硕真故乡睦州的方腊举兵起义,几次兵过马岭,也曾驻兵马岭与宋王朝的官兵进行抗衡,并占领浦江。《光绪浦江县志》记载,“马岭地势险要,自古为浦江通建德、桐庐之要道,亦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睦州方腊起义,兵过马岭占领浦江。”
马岭头山北侧斜坡下,有“将军洞”,又称洞门,此处有石砌梯级近百数。下接建德梓州直通桐庐,极危耸,如黄山玉屏楼之百步云梯。石级之巅,翠竹掩蔽左右,洞门则跨岭极而屹立,如城墙之门。民间相传,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屯兵伏击元军,只是这一段找不到文字佐证。
石门就是“将军洞”。据说是当年太平军守军驻扎之地。此地在马头山左侧坡地,处于马岭高地,既可以居高临下掌握马岭下浦江朱宅源一带动静,又可以兼顾马岭西北建德的潘岭、上下梓州、茶坑等诸村。这场血战打得十分惨烈,最后太平军败,幸存的士兵不论生死,均被清军扔下将军洞东侧的山坞,山崖陡峭,如剑劈刀削,无一生还,故谓“千人池”。只可惜这些至今犹存的作战遗迹,虽经百余年风雨洗刷,岁月更替,早已物是人非。
千古野马岭,不仅仅在冷兵器时代,见证了一场场血雨腥风的白刃战、肉搏战,更有有数不清的热血男儿在这里屡建奇功,也有无数抛家离舍的从军儿郎在这里血洒黄土,魂归异乡。上世纪70年代,一条盘山公路在人们的手挖肩扛中开成,历时两年,这条为战争而修的战备公路正式告竣,它就是让马岭天堑变通途的省道蒋义线。蒋义线从桐庐蒋家埠直达义乌,成为浙中连接浙西北的主要交通线。
到了马岭,马岭脚下的马岭脚村,是绕不过去的话题。马岭脚村和整个马岭景区浑然一体,成为马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可以这么说,这个小山村本身就是马岭这个古战场的衍生物。
马岭脚村现有一百余户人家,三百多人,却有四五个姓氏。据村里张氏宗谱记载,马岭脚村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当你来到村口看到那些枝叶茂繁的古树林,你绝对会怀疑宗谱记载的时间有问题。最大的古香榧树已经有一千二百年历史,最短的树龄也早已超过百年。浙中乡村把银杏、香榧树称为公孙树,就是说爷爷种的树孙子才能吃到树的果实,所以很多村落的人会在自己卜居的房子周围,种上几棵榧树或银杏,寓意是让自己的子孙可以享受前人留下的余荫。
战争可以给人和村落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十室九空。百余年前的马岭脚村就差一点遭受灭村之灾,一批从马岭下来的溃逃流寇抓走了马岭脚村所有的男丁。幸亏当时村里有位略有积蓄的村民倾尽家产,赎回所有男丁,避免了这场灭顶之灾。村人为感谢这位善心仁人,集体筹资为他家造了一座青砖四合院,百余年前留下的那幢四合院现在是村里保存最完好的老房子。
以前,马岭脚村交通闭塞,唯一的通道是连接浦江和建德、桐庐的古道。起先是黄土路,后来变成石子路。清末有商人乐善好施,出钱修了一条马岭脚村连接建德梓州的青石板路。1949年之后,修建盘山公路。2000年后,马岭隧道全线贯通,自此,马岭脚村彻底走出了交通不便的历史。
如今的马岭脚村,已和战争二字沾不到边。从古村里搬到新址的村民,因地制宜,开发民宿供慕名而来的八方宾朋在马岭乐游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