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抗战时期,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中国远征军曾经叱吒风云胆气如虹。青山埋骨,马革裹尸,一大批英烈长眠异国他乡。他们没有被遗忘。
前不久,“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人孙春龙在微信平台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在印度兰姆伽,有一个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墓地,其中有一块墓碑写着:“炮五团第二补给连上士黄六溪”,墓志铭显示,他是浙江浦江人,生于1923年,病故,立碑时间是1944年11月。
兰姆伽是中国远征军(驻印军)训练大本营,有一些训练病故的人会安葬在这里,也有一些从前线运回来的伤员,未能成功救治而去世,孙春龙在视频中说:“曾经,他们为了保卫国家而献出生命,埋骨异域,我们希望能找到他们的亲人,让英灵回家。”
这几天,这条寻找老兵后人的视频,在浦江当地人的朋友圈里广为流传,不少热心志愿者开始寻找黄六溪的后人。
孙春龙曾是一位知名记者,2008年发起老兵回家公益活动,至今已寻找关怀抗战老兵11000多名,找到1400多具抗战阵亡将士遗骸,帮助300多个家庭找到在战争中失散的亲人。记者辗转联系上他,听他讲述墓碑背后的故事,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重新唤醒。
根据相关史料,在1942年至1944年的三年间,中国投入约30万人组成中国远征军,赴滇缅参加对日作战,牺牲人数高达10万。
中国驻印军训练图
兰姆伽,一个越来越多国人感到陌生的名字。在1942年,第一批中国远征军在腊戌失守后,分批撤退,一部分穿越野人山,退入云南境内,另一部分撤退至印度境内。1943年,在盟军的支持下重组在印中国军队,称为“中国驻印军”,并开展整训,整训基地就设在兰姆伽,成功反攻缅甸的第一步,就从这里开始。
正如孙春龙所说,也有不少中国军人长眠在印度。根据相关资料,在印度有6座中国军人墓地,均保存较为完好。最为著名的是兰姆伽公墓,这座公墓安葬的是当年整训过程中不幸牺牲的部分将士,共有坟墓667座,有姓名者仅40人。在这个公墓安葬的将士中,中国驻印军唐铁成少将的级别最高,时任战车训练班副主任。
黄六溪的墓,就在此地。
“唐铁成将军的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去墓地祭拜。相信很多英烈的家人也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孙春龙和许多“老兵回家”志愿者想方设法寻找英烈家人的初衷。
这处公墓的照片,被有心人拍下来,前些年,根据墓志铭上的信息,志愿者们分头找过,但不少英烈的家人至今没能找到,这才录了视频定向寻找。
“我们希望能找到英烈的家人,再根据家人的意愿,无论是想把英烈遗骨迁回,还是想去公墓祭拜,我们都会提供协助。”孙春龙说。
黄六溪家人在哪里?1月4日,浦江地方文史爱好者江东放、张解民看到这条视频后,立马开始着手寻访英烈家人。
二人一直热衷研究浦江抗战史及寻访抗战老兵家人。江东放表示,黄六溪墓志铭上的信息还是比较明确的:“黄君六溪,籍贯浙江省浦江县黄宅市,生于民国十二年六月六日……不幸于民国三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病故于印度兰伽英方医院,享年二十有二岁……”
黄宅市就是现在的黄宅镇,4日当天,二人前往黄宅镇,找到了当地的黄氏宗谱,又通过黄六溪的出生时间的线索,在宗谱上发现了一位出生时间完全吻合的人,此人名叫“黄新求”,是黄宅后店人(今永锋村)。
“黄六溪就是我的叔叔。”在永锋村,69岁的黄尚统如是说。当年,他的叔叔参加远征军去了缅甸,就再也没有回来,是在战争中因伤寒病去世的。由于叔叔去世时间早,他从来没有见过叔叔。他只是听家人说,叔叔生在六月六日,是当地最热的时候,他在家里有一个小名:“六月狗”。
黄新求是后来家人给他取的谱名,他在部队取名黄六溪,可能是出生在六月,家后面有一条溪的原因。
黄尚统(中)
黄新堂是黄六溪另一个侄子,据他回忆,叔叔去世后,当时的国民政府曾把这个消息通知家属,他的父亲黄志栋曾作为家属代表,坐飞机前往印度料理后事,并在黄六溪的墓前拍过一张照片。只可惜,这张照片后来找不到了。他只记得,叔叔的墓修得很大。“我见过那张照片,记得墓的样子,所以我第一眼看到短视频上的墓,我就知道,那是我叔叔的墓。照片上是墓刚建成时的样子,印象中还没有墓志铭。”
“根据我们的经验,黄六溪应该就是黄尚统、黄新堂的叔叔,如果以后有条件,我们会为他们做DNA鉴定,进一步确认身份。”得知好消息的孙春龙兴奋地告诉记者。
黄新堂得知叔叔的墓找到了,他说,非常感谢志愿者的帮助,家里人一直都想要找到叔叔的墓址,如果有机会,想去印度看看亲人,祭拜叔叔。
山河破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万千将士为国慷慨赴死,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后人圆梦,便是最好的纪念。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1月5日消息 记者 许健楠/文 傅军杰/制图)